绿地科创周年考:独角兽秀肌肉有待时日
双方拟合资组建由绿地集团控股的绿地深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和绿地深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科技。
对独角兽公司的热情,正在绿地控股(600606.SH,下称“绿地”)上演。4月25日,绿地宣布拟战略投资3亿元入股深兰科技,成为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拟合资组建由绿地集团控股的绿地深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和绿地深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科技。
投资背后,并不被外界广泛关注的是绿地这家地产公司发酵了一年多的科创尝试。早在去年年底,科创一词也已经被写入公司战略。去年3月,绿地科创正式问世。
“大企业需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可实现新腾飞。”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
整整一年之后,科创已成为绿地多元化格局的重要一棋,而未来它将有望是公司的次支柱产业,甚至是业绩报表上的亮点。那么,这一年绿地的科创业务到底做了哪些尝试?绿地科创又给业界带来了哪些新玩法?
上海资源牌
涉足科创,对绿地来说,并不意外。“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本就是绿地的基因和发展的哲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绿地没有理由拒绝。
绿地科创产业板块的正式组建,始于2017年年初。
时代周报记者从绿地方面确认,绿地集团董事田波担任绿地科创的总经理,瞄准的是投资建设运营研究院、科创中心和科创城三大业务,重点布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等五大科创领域。
跟房地产主业,以及大消费、大金融、大基建不同,绿地科创产业板块目前人员精简开局,总计仅数十人。
人员架构上,主要由集团其他部门调派资深人员组合而成。除了常规负责综合管理和人事的员工外,当中还包括来自集团负责投资并购条线的人员。
挖掘上海高校资源,是绿地科创板块的原始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已经相继与绿地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绿地科创板块在架构上是平台性公司。
2017年3月和6月,交大绿地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和绿地光华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高校”背景的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皆为田波。另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同济绿地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的组建也在推进中。
之所以选择上海的高校,原因之一是基于打好上海资源牌的考量。时代周报记者从内部了解,自去年年初开始,“上海资源牌”已经在绿地集团层面被进一步明确和重视。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三大高校本身也有落地产学研平台的诉求。“所以和高校的合作,一拍即合。”值得注意的是,绿地科创板并不希望是重资产的模式,成为优质运营公司,找到未来新兴和优势产业诞生的源头,才是绿地科创期待的方向。
“这跟绿地以前以地产的方式做产业园有着很大的不同,绿地科创做的是创业孵化,整合产业资源。偏向服务类的轻资产模式。”绿地内部人士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
三大高校,三个孵化器,目前已经落地。这也是绿地科创板块总部层面目前的三大项目。科创业务本身并不停留在嘴上,和高校的合作,绿地科创希望孵化培育一批企业集群,打造校企科技产业集团。
按照绿地最新发布的2017年年报所述,复旦绿地、交大绿地两个“双创中心”及虹口绿地“创客中心”开业运行。
体系化的推进也在展开。就在不久前,绿地科创联合各大金融机构组建了绿地科创金融联盟,并成立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和主业协同的大跨步
“协同”,在见诸报端的公开资料中,绿地如是昭告。这也意味着,绿地科创业务不会脱离地产主业本身。
以绿地深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它将在楼宇建设初期植入深兰科技AioT(智联网)技术,为的是拓展人工智能在建筑和家居领域的应用。
当然,绿地科创更大的野心在于向科创城的推进。
按照绿地科创的规划,绿地科创产业资源是科创园区的核心,在完善高新科技企业资源库的基础上,会紧紧抓住园区载体的拓展,充分依托集团房地产主业,力争三年内在长三角区域及全国其他重点地区落地一批高质量科创园区。
大环境上,自带产业规划和产业资源的地产公司,是地方政府受欢迎的来宾。“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绿地也有必要进行更新升级。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多个产业园的铺设早就在绿地的各个事业部里展开。而从一开始北京公司的房山模式,绿地对地产和产业园的热情,在2016年开始做了切换—科创的色彩变得浓厚。
梳理来看,2016年7月,绿地宣布和中国电信天翼创投等合作的“绿地创客中心”率先落地上海。不久后的8月,绿地在江西南昌启动总投资约200亿元的“绿地国际双创中心”,在美国则宣布与平安信托、雅居乐集团和宝丰资本合作,投资10亿美元打造生物科技产业园区。12月,绿地表示和上海交大合作启动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交大医学院分院及大学科技园项目。
绿地的2017年和2018年,则是一波更为密集的科创动作。
除了科创板块本身和三大高校的合作之外,当年2月,绿地宣布在陕西投资千亿,其中的600亿元将是一座以“智慧创新”为主题的中兴、华为配套生活社区项目。9月,绿地南京超高层综合体科创产业园项目开工。11月,郑州、西安等地开始设立绿地创客空间。到了2018年,雄安新区首个双创中心—雄安绿地双创中心也迎来了开业。
“今年将是绿地科创产业实现全面升级的一年。”绿地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其中之一是公司今年会进入特色小镇的开发阶段,通过科创板块的培育,可以进行产业的导入。
从输血到自我造血
不过,绿地科创本身,还没到羽翼丰满的时刻。
主要靠集团输血,是张玉良在今年绿地内部会议上指出的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从绿地内部了解,绿地科创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在资本层面的投融资能力,尤其是融资能力。尽管业务本身发展快速,服务性质较强,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靠集团输血,要建立自己的投融资体系,具备融资和造血的能力。
这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对于这家地产企业的公司来说,科创是全新的领域。某种程度上,绿地的科创板块也是一家孵化中的企业,短期内离不开集团的输血。
规模上,科创远远落后于1000亿元收入的大基建板块,更不用提房地产本身,当然,由于产业板块的不同特性,绿地科创的主要目标自然不是规模,而是把核心落在科技含量、投融资能力、产业资源领先性等层面。即便对比与科创产业同时列入战略字眼的康养产业,它已经设立了康养产业集团,而科创方面,目前并未形成集团化架构。
需要忍受一定时间甚至是长时间的投资回报,也是以田波为首的管理层要面临的问题。产学研平台要想产出效应,更是急不得,此外,绿地本身对科创的“容错”程度,也是重要的维度。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对比来看,当下的房地产公司里,像绿地一样对于科创这般的青睐,为数也不多。至少,这家公司把科创列入了战略中。
“绿地本身好比是一片树林,占据核心的位置是房地产这棵大树,像科创业务一样其他的板块是周边的小树,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形成了一片不断成长的树林,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地产+’生态。而与同一棵树上长出的新枝丫不同,这些多元产业小树自身也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以及长成新的大树的基础与空间。”上述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标签: